标题: 探索内心的声音:强迫症背后的弗洛伊德理论揭秘
内容: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深入探索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请关注!
文/老K
我们到底该尊重感受吗?
如果这个问题随便问一个心理健康程度相对正常的人,显然他们会告诉你要尊重。
但是这个问题如果换作让你问一个强迫症患者,这个问题就变得特别艰难。
我接触最多的强迫症患者,他们都很难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情感,在与人接触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习惯性听从“大脑的声音”。
什么是大脑的声音?
强迫症被称作神经症的“癌症”。有网友在网上说:
从中学起,我就认为自己是女同性恋,跟别人说了别人不当回事,我却为此很痛苦,因为同时我自己也知道,我并不是……
我一直担心孩子受伤,母亲迷路,被辞退,考试失败,男友背叛,被抢劫,出车祸……我是说假如我不把乘法口诀背完并抄写二十遍再吃饭的话……
逛完街回来身上挂满了袋子,步行回家需要两个小时,我却不敢打车,脑子里一直有个声音告诉我,假如我打车就会出现车祸,或者孩子就会生病,或者……
我曾在家里洗澡的时候差点被淹死,是因为我沉在浴缸里屏住呼吸,已经憋疯了的时候还在告诉自己再坚持1分钟,明天那个提案就肯定能过……
还有……还有……还有更多。正常人看起来是神经病的问题,强迫症患者自己也觉得神经病,可是正常人付之一笑,强迫症患者却控制不了。
说白了,大脑的声音就是,我们并未真实感受,这些都是大脑思维的产物,你甚至都不能说大脑中这些思维到底是不是自己的。
对此我曾经一直迷茫其中,因为如果这些声音不是我自己的到底来自何方?
后来我和很多强迫症患者聊天后才发现,强迫症患者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都有一个严厉的父亲形象(哪怕不是父亲,也有一个类似严厉的养育者)。
我们熟悉的森田正马先生早年就是被父亲变态式教育熏陶下患上了严重的强迫症。
在这个情况下我顺势看到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完美的解释了这个现象。
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本我是原始作为一个生物学存在,需要满足各种欲望,是遵循快乐原则。
超我,实际上是内心中父母,社会准则,法律的多重化身。我们在童年到少年的过程中,学习了他们认为合适的价值观和道德规则。而这个化身就在我们内心中告诉我们“你应该干什么”,“你不应该这么做”,“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样的话,但超我有的时候非常严苛,甚至会虐待自我。
所以自我就是调节他们冲突达到平衡状态,自我也是我们可以意识到的。
但超我会抑制本我的冲动,还会对自我进行监控以追求完善的境界。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长在一个严厉的家庭中,那么他们的自我就会天然倾向超我,而忽略本我的诉求。
大概长期如此,各种神经症油然而生,尤其以强迫症最常见。
强迫症患者讲话时最喜欢说“我应该如何如何”这也是迎合了遵循超我的特点。
如果形容强迫症患者,用“道德成瘾”更加合适,因为他们看待问题总是以二元对立的割裂方式来看,比如是非对错,好坏过分分明。
对真实的感受忽略让你离你自己越来越远,你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自己。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优质心理学和心理成长社区,这里会每日分享优质心理学和精神卫生知识,大家一同成长讨论吧!)
对此在《精神分析新论》中,弗洛伊德借此吐槽了唯物史观:因为唯物史观忽视了超我在人类行为中做出的影响,而简单的将影响归结为经济条件和上层建筑的想法是不对的。他认为人从未完全的生活在现在,种族,民族的过去存在在超我中,随时可能改变你现在的想法,做出不一样的行为。
因为如果人过分迎合超我,过分强调道德,同样是一个糟糕的社会,因为它会否定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而这些需求都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防御应对,反而让我们离自己会更加遥远,以至于不惜以一种精神症状的方式唤醒你对“本我感受”的关注。
在这个理论下,一个健康人格的人自我和超我的相互交替以达到平衡,成为一个统一的,结构完整的人格主体。
也就是你不能只遵从超我,打压本我,同样也不能单单遵从本我忽视超我。
说的再通俗一些,不要用道理否定感受,也不能在不遵从伦理的前提下胡乱追随欲望。
⭐️更多心理疗愈文,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针对焦虑症的康复,有时候“慢”即是“快”
焦虑症半年差点住院,走出后我想告诉你为何“接纳”很重要
战胜焦虑症:记住“面对、接受、飘然、等待”这四个词
都知道在焦虑抑郁中接纳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里几个故事启发你一下!
专业测试: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含专业心理测评量表)
治愈强迫、焦虑、抑郁等神经症的5个关键因素
如何走出抑郁症(正念冥想方法引导)
心理学讲解除痛苦要“接纳自己”,那么到底什么是接纳自我?
走出神经症,森田疗法告诉你必须接纳它(专业解读)
再谈“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过去焦虑抑郁经历让我重新顿悟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文章,推倒阻碍改变内心的障碍
图片保留
重新润色后的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表达的流畅性和逻辑性,同时增加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观点分析,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炅琦博客,本文标题:《强迫症为何总是死板刻薄,弗洛伊德这个理论告诉你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