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在当下社交网络中,MBTI测试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热议的话题。从详尽的百余道题到简洁的28道题速测版,网友纷纷感叹,MBTI揭示的16种不同人格类型,总有一款适合你。与此同时,各种以MBTI人格类型命名的群组以及表情包和“梗图”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甚至一些年轻人在交友、相亲时,会在自我介绍中加入MBTI代码。
近年来,性格测试也逐渐被企业用于招聘、员工升迁等环节,旨在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优势和劣势。然而,性格测试是否真的能准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是否可以作为评判职场能力的唯一标准?
不少网友反映,在面试时,性格测试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有媒体报道,黄先生应聘一家金融公司,虽然面试顺利,但最终却因为性格测试未能过关而失去了工作机会。同样,也有网友在豆瓣“上班这件事”小组中分享了类似的经历,因性格测试中的描述被认为“用人风险系数太高”而未能被公司录用。
对此,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教师李静博士表示,将性格测试作为企业招聘、员工升迁的重要工具,甚至起到一票否决的作用,是不合适的,涉嫌构成就业歧视,也违反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她进一步强调,对于性格测试的科学性,一直存在争议。性格测试只是辅助工具,不能完全依赖单一测试结果来评价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也认同这一观点,她指出,任何测试都有其局限性。MBTI等性格测试虽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人的性格特征的线索,但不能仅凭一个测试结果就断定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必须结合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再结合心理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李静博士强调,将性格测试作为职场录用升迁的标准,需要经过法律论证,确保其适当性。如果性格测试在劳动者就业、升迁过程中起到了“一票否决”的作用,劳动者有权申请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性格测试作为职场的一部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探讨。在求职和招聘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性,不盲目依赖单一测试,同时,企业和劳动者也需共同努力,确保招聘和用人的公正性。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法治网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炅琦博客,本文标题:《“你的性格测试不符,企业用人风险系数太高!”这种拒聘理由合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