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漠沙如雪,今朝林稻浪千重。彰武县,从曾经被风沙肆虐的“辽宁沙窝子”,蜕变为如今的绿色生态典范。全县96%的沙化土地如今已被绿意盎然的林海所覆盖,曾经的“无风三尺土,有风日点灯”和“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认爹和妈”已成为历史。
彰武县,作为新中国科学治沙的起点,历经七十载的不懈努力,已经成功地将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打造成了一个生态草原综合体。如今的彰武,已然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和谐共生之地,绿色植被与碧水蓝天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从沙洲到林海,彰武人用行动诠释着矢志不移、永不退缩的治沙精神。如今,每年的扬沙天气从1953年的43天下降到近年的5天,彰武已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绿色家园。
不仅如此,彰武还在治沙的同时,将这片土地变为了富饶的鱼米之乡。粮食产量从0.8亿公斤跃升至近年的11亿公斤,成为了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彰武大米、彰武沙泉鱼、彰武地瓜花生黑豆等特产已成为金字招牌,彰武的经济发展也因此迎来了新的春天。
七十载的治沙精神已内化成为彰武人心灵深处的一种“精神密码”,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汇聚成新时代彰武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彰武县守住生态建设底线,走出一条具有彰武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形成了系统治沙模式,并找到了“生态、经济、民生”的利益平衡点。
“变废为宝,点沙成金”。彰武县不仅铸造了占全国硅砂产量10%和覆膜砂产量占全国7%的辉煌,还成为了集“中国铸造用砂产业基地”等五大“国”字号于一身的“中国砂都”。
从防沙治沙到护沙用沙,彰武人不仅成功地将风沙牢牢阻拦在了防护林带之外,还实现了将灾害风沙转变为“致富金砂”的壮举。破解了人、地、生态间的矛盾,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多赢。
彰武县县长赵永硕表示:“彰武县创新地将沙资源与厚积生态资本、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出了‘添绿增金与特色沙产业融合发展的两山转化彰武模式’。我们将坚持‘以沙为媒’,发展沙农业、沙旅游、沙健康等特色沙产业,构建完整的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彰武特色的‘两山’转化发展之路。”
大漠林海,点沙成金,彰武正在书写着属于它的绿色传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片曾经的沙漠地带,将继续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书写生态建设的新篇章,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本报记者 李振村 高鹏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炅琦博客,本文标题:《大漠林海 点沙成金 彰武书写“绿色”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