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词婉约柔美,但她的这首诗却无比豪迈,气概完全不输男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掳,赵宋王朝抛弃了自己子民,仓皇而逃,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作为建康知府,在城中爆发叛乱之际,也临阵脱逃。面对国破家亡,李清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乌江边想起了悲壮的项羽,作下此诗。她多希望南宋能有项羽这样一个真男儿,也恨不能自己可以上阵杀敌,与国同在,即使死了也要铁骨铮铮。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曾攻破长安,短暂做了几年皇帝。这首诗以菊明志,赋予了菊花英勇威武的形象,更是展现了他的远大抱负。一个“杀”字,迸发了其不可一世的霸道之气。“当冲天的菊香遍布长安城时,满城都像身披着黄金铠甲”,场面大气恢宏,当真是威风凛凛、豪气冲天,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示僧》明·朱元璋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在攻占应天以后,四周群雄环伺,最强的就是陈友谅,陈友谅先发制人,攻打应天,却被朱元璋设伏大败。打败陈友谅后,朱元璋带领随从到了附近一处寺庙,庙内的僧人见众人气势不凡,又兼兵器在身,于是多问了几句,朱元璋不胜其烦,提笔在庙墙上写下了这首《示僧》(也有作《不惹庵示僧》)。朱元璋刚从战场归来,又有觊觎天下之志,这首《示僧》自是霸气侧露、杀意弥漫,一代枭雄的逼人气势透纸而出。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没有什么比战场更让人有热血沸腾之气,将士们用波澜壮阔的豪情谱写了一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抒发了保卫家园的豪壮誓言,也将盛唐势倾天下,一览众山小的霸气展露无遗。
《送毛伯温》明·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朱厚熜(cōng)即明世宗,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嘉靖十九年(1540年),朱厚熜命毛伯温、仇鸾率军南征安南的叛军,在临行前写下此首送行诗。诗中详尽描绘了南征众将士的豪气英姿以及雄壮军威,渲染了出征的非凡场面和气势,不由得让人豪气顿生、热血沸腾。“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实属点睛之笔,既是对将士的鼓励,更传达出必胜的信念,整首诗铿锵有力、威风四起。
《侠客行》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是诗人,但他的剑也很厉害,在他心中有着为天下苍生行侠仗义的志向,可惜世事尽难如人意,他始终都没能实现“功成谢人间”的理想。“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是李白在心中无数次幻想过的情景,那种表面隐忍平静却内藏着的霸气让人心动不已,似乎也想能持一利剑,纵饮高歌、快意恩仇。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炅琦博客,本文标题:《六首霸气古诗,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