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嵇永卓 2024-11-16 百科资讯 367 次浏览 0个评论

你是双重人格,还是只是戴着“人格面具”?

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在网络和媒体的渲染下,“双重人格”和“多重人格”这些心理疾病的名称往往被误解和误用。人们常常将其与影视作品中的“双面人/多面人”混淆,甚至误以为不同状态的呈现就是所谓的双重或多重人格。

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我们经常在类似的场合听到关于“双重(多重)人格”这样的描述。比如,某教授在学术上要求严格,平时不苟言笑,但放假时却与家人开心地购物,这让人惊讶并发出感慨:“这真的是A教授吗?感觉完全不同啊,平时都不见他笑,简直是双重人格!”还有,某些明星在面对粉丝时的热情态度与平日里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会回答:“其实我是个双重人格,我希望自己的生活能过得随意些,所以平时我可能不会刻意挂着那么多的笑容……”

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特质的需求,这可以看作是荣格提出的“人格面具”。然而,这种“人格面具”常被误解为不同状态的呈现就是双重或多重人格。真正的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有自我觉察,是否是有意识而为之。如果有,那么说明这个人自我功能良好,人格健全;如果缺乏自我觉察,又表现出极大的反差,那么可能是种病态的解离症状。

那么,怎样的状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重人格与多重人格呢?从心理学角度看,双重/多重人格属于心理症状中自我意识障碍类的一种,指的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人格身份,就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好几个灵魂。它属于轻性心理疾病中癔症的一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事实上,它有多种名称,在国际标准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于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于解离型障碍。

从某种程度上讲,不论是健全人格上的灵活性表达,还是丧失自我统一的多重人格,虽然有着质的差别,但还是有其相通之处。对于后者而言,治疗者的任务不是去消除它,而应注重它与主体格的同一性,通过催眠、宣泄、支持、修通等技术设法整合它们,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对于前者而言,我们应保持足够的内省力,处理好与自身人格面具的关系,认真地与每天戴着的人格面具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因此,无论是从哪个理论角度出发,认识自己(内观、内省、自知、自我觉察……)始终是个永恒的主题。

当明星们知道“双重(多重)人格”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疾病时,还会再那么兴冲冲地拿它来当做标榜自己的个性的标签吗?显然,在通常语境下,没有一个正常人愿意把一个事实存在的疾病名称主动往自己身上贴的,除非TA确实存在相关方面的问题。如果这样的话,TA需要的也是及时正规的心理治疗、人格重建与人文关怀,而不是大众的娱乐和调侃。

转载请注明来自王炅琦博客,本文标题:《你是双重人格?或者只是带着“人格面具”?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